國睿科技的智能試劑柜均是基于RFID技術的,所以大家一定想更加深入的了解RFID技術到底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技術特點。本文將對RFID的系統及技術進行講解。
1.3.1 RFID的系統構成

1.3.2 RFID技術的分類



2. RFID與數據傳輸方式(Transmission)

(1)電容耦合
(2)電感耦合
(3)電磁波傳播
3. RFID與供電方式(Power supply)


4. RFID與空口協議(Air Protocol)
-
ISO/IEC 18000-1信息技術-基于單品管理的射頻識別-參考結構和標準化的參數定義。它規范空中接口通信協議中共同遵守的讀寫器與標簽的通信參數表、知識產權基本規則等內容。這樣每一個頻段對應的標準不需要對相同內容進行重復規定。 -
ISO/IEC 18000-2信息技術-基于單品管理的射頻識別-適用于中頻125~134KHz,規定在標簽和讀寫器之間通信的物理接口,讀寫器應具有與Type A(FDX)和TypeB(HDX)標簽通信的能力;規定協議和指令再加上多標簽通信的防碰撞方法。 -
ISO/IEC 18000-3信息技術-基于單品管理的射頻識別-適用于高頻段13.56MHz,規定讀寫器與標簽之間的物理接口、協議和命令再加上防碰撞方法。關于防碰撞協議可以分為兩種模式,而模式1又分為基本型與兩種擴展型協議(無時隙無終止多應答器協議和時隙終止自適應輪詢多應答器讀取協議)。模式2采用時頻復用FTDMA協議,共有8個信道,適用于標簽數量較多的情形。 -
ISO/IEC 18000-4信息技術-基于單品管理的射頻識別-適用于微波段(雖然2.4GHz是在UHF頻段的,但是在大家的約定俗成中,稱之為微波段,同理5.8GHz的RFID應該是SHF頻段的,也算在微波段內)2.45GHz,規定讀寫器與標簽之間的物理接口、協議和命令再加上防碰撞方法。該標準包括兩種模式,模式1是無源標簽工作方式是讀寫器先講;模式2是有源標簽,工作方式是標簽先講。 -
ISO/IEC 18000-6信息技術-基于單品管理的射頻識別-適用于超高頻段860~960MHz,規定讀寫器與標簽之間的物理接口、協議和命令再加上防碰撞方法。它包含Type A、TypeB、Type C和TypeD四種無源標簽的接口協議,通信距離最遠可以達到10m。其中TypeC是由EPC global起草的,并于2006年7月獲得批準,它在識別速度、讀寫速度、數據容量、防碰撞、信息安全、頻段適應能力、抗干擾等方面有較大提高。2006年遞交V4.0草案,它針對帶輔助電源和傳感器電子標簽的特點進行擴展,包括標簽數據存儲方式和交互命令。帶電池的主動式標簽可以提供較大范圍的讀取能力和更強的通信可靠性,不過其尺寸較大,價格也更貴一些。 -
ISO/IEC 18000-7適用于超高頻段433.92MHz,屬于有源電子標簽。規定讀寫器與標簽之間的物理接口、協議和命令再加上防碰撞方法。有源標簽識讀范圍大,適用于大型固定資產的跟蹤。
5. RFID技術分類總結:

